-
什麼是不銹鋼,不銹鋼為什麼也會生銹?
不銹鋼俗稱「白鐵」,於國際之定義以最低鉻含量為10.5wt%,最高碳含量為1.2 wt%的合金鋼稱之。其中「鉻」為不銹鋼耐蝕之主要合成元素,因為鉻具有極佳的抗腐蝕特性,使鋼材表面生成穩定耐蝕的氧化膜,而加入如鎳、鉬、錳、矽、鉬…等其他合金元素,可以提高鋼材對特殊環境的耐腐蝕性和抗氧化性,並賦予其特殊性能,從而保護鋼材本身不易受到外界環境中的空氣(尤指氧氣)、水、某些酸、鹼的氧化腐蝕。
不論是常用的304,亦或是430鋼種,鉻在不銹鋼表面形成之鈍化膜,在乾燥大氣且未被污染之環境下,不會自己生銹,且其具有自我修復之能力,若家中使用的不銹鋼製品表面會有銹斑出現,主要是外力介入而形成,其形成的因素來自於:-
- 空氣中之落塵。
- 使用地下水或礦物質含量較高之自來水。
- 食材的汙染:醬油、醋、烤肉醬、沙拉醬等都會。
- 化學物品的汙染:廚房去汙精、拖地用的清潔劑。
故不銹鋼於使用過後,應立即使用清水清洗表面,並于以拭乾,可以確保不銹鋼製品表面常保光亮潔淨並延長其使用年限。
-
-
「白鐵仔」為何會有磁性?
不銹鋼因合金成分組成不同,會影響材料之組織結構及特性,而依冶金結構之差異,一般常見之不銹鋼區分為三大類:
-
- 沃斯田鐵系(常見如 304/304L、316/316L)
- 肥粒鐵系(常見如 430)
- 麻田散鐵系(常見如 420J2)
其中除沃斯田鐵系鋼種於退火狀態下不帶磁性外,其它類鋼材,因組織結構之特性,材料本身均具有強磁性。那為何304鋼種製作的水槽池邊四個角及提籠孔周圍會有些微磁性?
因水槽的成型是用一片平板在500-600噸,甚至1,200噸的壓力下用模具成型,它的四個角經由油壓機在重大壓力下成型,鋼料自身因深抽加工而使組織結構產生些微的變化,使材料具有微磁性,此是正常物理的原理,然而它的材質並未改變。
-
-
只有#304才是不銹鋼?錯!
不銹鋼並不是存在於大自然中的天然元素,而是一種藉由各式不同的金屬元素組合所創造出來的人造合金,其中決定不銹鋼的防銹程度高低,最重要的金屬元素就是鉻(Cr)。依國際標準,只要是鉻含量達到10.5%以上的合金都屬於不銹鋼的範疇,原因在於不銹鋼是靠鉻於表面形成一層極薄、無色而堅固緻密的富鉻氧化膜(防護膜),防止氧原子的繼續滲入、繼續氧化,而獲得抗銹的能力。
目前國際上已開發的不銹鋼種類已高達180種以上,而 #304僅僅是其中一種而已。
-
不銹鋼材質 #200系列、#304、#430到底差別在哪裡?
- 目前已開發之不銹鋼材質大約有180幾種,其中,常見的是#304、#430和近期開發的200系列不銹鋼材質。針對不銹鋼的標準規範,各個國家政府都有訂定各自的市場標準。美國以 AISI或ASTM表示,中國以GB標示,日本使用 JIS,歐盟為EN;而我國則以CNS代表。
- (1) #304不銹鋼
鉻含量18-20% 鎳含量8-10%,台灣最常見的「白鐵仔」,一般市面上也常標示為 18-8 或 18-10 不銹鋼。- 延展性佳:可加工沖壓成型為各式器具,如餐具、鍋具、水槽。
- 防銹程度高:具有良好的抗酸鹼能力。
- 表面處理容易:藉由不同處理產生亮面、霧面、毛絲等表面。
- 抗腐蝕性:於遭受環境侵蝕時有較佳的抗蝕性。
- 材質安定:加熱時不易析出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。
- 屬於沃斯田鐵系不銹鋼族群,材料不具磁性(未加工狀態)。
鉻含量17-19% 鎳含量4-6%,因價格較低,常成為#304不銹鋼的替代品。-
- 具基本防銹程度:基本的抗酸鹼能力。
- 表面處理容易:藉由不同處理產生亮面、霧面、毛絲等表面。
- 具基本抗腐蝕性:於遭受環境侵蝕時有較佳的抗蝕性。
- 強度及硬度高:鋼材強度及硬度較一般304鋼種為高,適合應用於腐蝕環境不嚴苛的結構件。
- 與304同為沃斯田鐵系,材料不具磁性(未加工狀態)。
- 含有7.5-9%的錳元素(Mn),加熱後容易析出,不適合做為餐具。
-
- (3) #430不銹鋼
鉻含量16-18% 含微量之鎳,又稱為無鎳不銹鋼。-
- 具基本防銹程度:基本的抗酸鹼及氧化能力。
- 具磁性:冶金結構屬於肥粒鐵系不銹鋼,材料具磁性。
- 導磁及導熱性佳:可應用於鍋具,具有導磁及節能之優點。
- 熱膨脹係數低:適合應用於熱水器或鍋爐之燃油燒嘴部件。
- 抗腐蝕性較304為差:於遭受環境侵蝕時抗蝕性差,不適合於嚴苛環境使用。
- 焊接性能差:430不適合焊接,但可藉由降低碳含量及添加微量之鈦/鈮等穩定化元素,以改善其耐蝕性、焊接性及成形性。
-
- (3) #430不銹鋼